(1)单选题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 )
A 社会主义社会
B 新民主主义社会
C 旧民主主义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2)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的严峻考验从根本上讲是( )
A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能否完成
B 新解放区的剿匪能否胜利
C 帝国主义的威胁能否从根本上消除
D 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得以巩固
(3)单选题
证明了“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
C 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
D 中国研制成功两弹一星
(4)单选题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 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 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C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5)单选题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是( )
A 国营经济
B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 合作社经济
D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6)单选题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在哪次会议上提出( )
A 七届一中全会
B 中共六大
C 七届二中全会
D 七届三中全会
(7)单选题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农业
B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轻工业
(8)单选题
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 )
A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B 只有按照苏联的模式才能建设社会主义
C 要独立思考,“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D 要全盘否定苏联的经验,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
(9)单选题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2 0 世纪中国历史作了一个概括:“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其中第二次是指( )
A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改革开放和拨乱反正
(10)单选题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一文,文中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这个基本方针是( )
A 独立自主,艰苦创业
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 努力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D 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
(11)单选题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提出的( )
A 第七届二中全会
B 第八次代表大会
C 中共八大三次会议
D 1958年,毛泽东先后在广西南宁和四川成都主持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
(12)单选题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 )
A 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农业机械化
C 农业集体化
D 资本主义工商业国有化
(13)单选题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A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B 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C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 对抗作性矛盾作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14)单选题
“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
A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B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
C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
D “五一六通知”的通过
(15)单选题
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 不结盟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独立自主
D 求同存异
(16)单选题
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这一论述( )
A 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
B 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首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D 首次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
(17)单选题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 )
A 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
D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8)单选题
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的谈话》,重要意义在于( )
A 确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
B 结束了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
C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
D 肯定了包产到户
(19)单选题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是( )
A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B 《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C 《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通过
D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
(20)单选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 经济建设
B 全面协调可持续
C 统筹兼顾
D 以人为本
(21)多选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有( )
A 消灭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残余势力
B 中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
C 建立全国范围内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民政权
D 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22)多选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措施有( )
A 对干部和解放军普遍进行城市政策和入城纪律的教育
B 在全党范围开展整风、整党运动
C 开展“三反”运动
D 开展“五反”运动
(23)多选题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主要提出了( )
A 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
B 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的矛盾
C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
D 采取专政的形式作为从政治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
(24)多选题
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有( )
A 人民公社
B 互助组
C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5)多选题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
A 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B 摆脱了长期以来忽视建设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和目标的认识
C 制止了把社会主义本质等同于社会主义具体做法的认识
D 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
(26)多选题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和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 )
A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B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C 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D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完成
(27)多选题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毛泽东思想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 科学发展观
(28)多选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功绩是( )
A 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B 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 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D 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29)多选题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是指(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C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D 进行了改革开放
(30)多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问题是( )
A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
B 亿万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C 农民的人均收入亟待提高
D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亟待建立
获取标准答案请阅读全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第三次阶段测试【含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